缅甸《金凤凰报》:走进二十大新闻中心 感受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成就******
中新网10月15日电 据缅甸《金凤凰报》报道,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正式启用,新闻中心主功能区设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和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10月14日,缅甸《金凤凰报》特约记者探访了位于新世纪日航饭店的二十大新闻中心。
10月15日,外国记者在二十大新闻中心记者工作区忙碌。 缅甸《金凤凰报》特约记者 李冰 摄走进新世纪日航饭店一楼大堂,可以看到“热烈欢迎中外记者朋友采访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醒目标语,旁边悬挂着中国结。记者们纷纷举起摄影机、手机在这里录制报道内容。
在融媒体体验区,屏幕滚动播放着《我们的新时代》《践行嘱托这十年》等反映中国十年变革的纪录片、视频作品。多模态新闻信息采集“机器狗”、XR沉浸式演播室、冬奥会动作智能分析系统“AI时间切片”等新科技展示,呈现十年来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成就,吸引中外记者驻足体验。
“喜迎二十大 讴歌新时代”打卡机是最有人气的地方之一,中外记者排队在此拍摄照片,打印定制纪念卡,留下美好瞬间。
新世纪日航饭店设立的记者工作区,设置了200个工位,配备网络端口和部分公用电脑,实现5G无线网络覆盖,不少记者正在忙碌地进行报道工作。在记者工作区外一角,整齐地摆放着介绍“一带一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的多语种书籍资料,供记者前来取阅。
在三层的世纪厅,工作人员正在测试网络信号。10月15日下午,这里将成为中共二十大新闻发布会的分会场,中外媒体记者将在此通过视频“连线”参会。这将是中共二十大召开的首场发布会,备受中外记者瞩目。
10月15日,外国记者在二十大新闻中心(新世纪日航饭店一楼大堂),录制报道内容。 缅甸《金凤凰报》特约记者 李冰 摄即将召开的中共二十大受到世界瞩目,共有约2500名境内外记者报名参加大会采访报道工作,其中港澳台记者约150名,外国记者约750名。
值得注意的是,新世纪日航饭店一层还设有外币兑换机,泰铢、菲律宾比索,在这里都可以兑换人民币。
让中外记者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中国正以交流、互动的形式,向世界讲述真实的中国故事。(完)
2022中国农业科学十大进展发布 “基因”成高频词****** 光明网讯(记者宋雅娟)12月16日,2022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上发布了《2022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报告,该报告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和农业信息研究所科技情报分析与评估创新团队研制,遴选了10项能够充分代表2021年我国农业科技前沿研究水平、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的基础科学研究成果。 10项重大进展具体如下: 1.首次实现异源四倍体野生稻的从头驯化。提出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快速从头驯化的新策略,突破了多倍体野生稻参考基因组绘制、遗传转化以及基因组编辑等技术瓶颈,建立了从头驯化技术体系;证明了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快速从头驯化策略切实可行,对创制高产抗逆新型作物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解析水稻品种适应土壤肥力的遗传基础。该研究鉴定到一个水稻氮高效关键基因(OsTCP19),阐明了土壤氮素水平调控水稻分蘖发育过程的分子机理,揭示了水稻对贫瘠土壤适应的遗传基础;为水稻氮高效育种提供了重大关键基因,对保障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首次绘制黑麦高精细物理图谱。该研究解决了黑麦基因组组装难题,绘制了黑麦高精细物理图谱,解析了黑麦染色体演化机制,鉴定了黑麦籽粒淀粉合成、抽穗期等关键基因;为麦类作物育种源头创新提供了独特基因资源。 4.实现杂交马铃薯基因组设计育种。该研究利用基因组大数据进行育种决策,建立杂交马铃薯基因组设计育种体系,培育了第一代高纯合度自交系和概念性杂交种“优薯1号”;证明了马铃薯杂交种子种植的可行性,推动了马铃薯育种和繁殖方式变革。 5.构建规模最大的猪肠道微生物基因组集。该研究通过对猪500个肠道样本开展深度宏基因组测序,并整合了已有的猪肠道菌群基因组,构建了规模最为宏大的猪肠道微生物基因组集;为猪强抗逆性、高生长速度、高饲料转化相关菌种挖掘和利用提供了重要资源。 6、揭示抗病小体激活植物免疫机制。该研究发现ZAR1抗病小体的钙离子通道功能,建立了钙信号与植物细胞死亡的联系,揭示了一种全新的植物免疫受体作用机制;为人工设计广谱、持久的新型抗病蛋白进而发展绿色农业带来了新启示。 7.揭示超级害虫烟粉虱多食性奥秘。该研究首次发现植物和动物之间存在功能性水平基因转移现象,揭示了烟粉虱“偷盗”寄主植物解毒基因,解析了广泛寄主适应性的分子机制;发现了昆虫多食性的奥秘,为害虫绿色防控提供了全新思路。 8.揭示光信号调控大豆共生结瘤机制。该研究解析了地上光信号与地下共生信号互作调控大豆根瘤发育的机制,证实了光信号对大豆根瘤形成及共生固氮的关键作用;揭示了豆科植物地上地下协同的新机制,为优化农业系统碳-氮平衡提供新策略。 9.首次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该研究设计了化学和酶耦合催化的人工淀粉合成途径,实现了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全合成;使工业化车间制造淀粉成为可能,为实现“双碳”和粮食安全战略提供全新解决思路。 10.揭示脊椎动物水生到陆生的演化遗传机制。该研究鉴定到脊椎动物肺、心脏及四肢等器官的遗传变异与陆生适应有关,系统解析了脊椎动物在早期登陆过程中的遗传演化机制;揭示了脊椎动物从水生到陆生演化的遗传奥秘,为理解脊椎动物水生到陆生的演化提供了关键认知。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